瑞幸殺入美國市場,勁敵不是星巴克
2025-07-11 10:14:43

深山野林中,手機信號時有時無,聯係不上迷路的鄭先生,救援人員兵分兩路,進山搜尋。

若將經營範圍擴大至相關產業鏈,截至今年9月,我國有33.2萬餘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登記在冊。許多企業跨行業造車,並非是真的想造車,而是借著便利的扶持政策和虛假宣傳,衝著豐厚的補貼去的。

瑞幸殺入美國市場,勁敵不是星巴克

宏觀的來看,新能源政策補貼一方麵是為了能夠培養出打響全球品牌的新能源車企,另一方麵則是想實現資源的自給自足,即使沒有補貼,車企和資本也樂於在新能源汽車上不斷的投入。在一路高歌猛進之後,新能源車早已由政策驅動變成了市場驅動,斷奶並不會阻礙新能源汽車的大趨勢。另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信息,2019年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微降4%。

瑞幸殺入美國市場,勁敵不是星巴克

比如2016年9月8日,財政部曝光了蘇州吉姆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補國家財政補貼超10億元。車企競爭將迎新拐點當補貼標準退坡後,也就意味著車企推出的大部分車型都要麵臨數千元的價格空間擠壓。

瑞幸殺入美國市場,勁敵不是星巴克

所以當時用戶買新能源汽車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補貼,而且補貼的金額非常高。

並且對93家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總共查出騙取的補貼金額高達92億元。而除蔚小理之外,哪吒汽車、威馬汽車、零跑汽車等一眾新造車勢力的增長也非常明顯。

當然,在補貼紅利之下,除比亞迪等實力雄厚的傳統車企之外,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誕生了不少有實力的新車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蔚小理。而在麵對補貼退坡帶來的銷量下滑壓力的同時,一眾中小車企還要麵臨動力電池漲價等成本壓力。

所以這些車企如果選擇漲價則會影響銷量,可如果不漲價,消費者又想要補貼,自己掏腰包更是不可能。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6年居全球首位。

(作者:無錫空姐模特)